4)春季行情延续下的节后情绪引领品种。历年春季行情演绎的股关注较为极致年份,券商与上证指数关联性更高。主升值此外同时承接安全概念、行情数字经济概念也充当春季行情情绪引领品种的延续计算机信创也值得配置。 :节后A股市场有望迎来积极开局 成长风格的板块结构性行情值得关注 春节假期的高频数据显示内需消费修复仍在稳步进行中,随着疫情对经济活动影响明显下降,大券前期稳增长政策在节后逐步落实,商策企业内生融资需求逐步改善,节后我们认为当前经济活动修复仍有一定空间且斜率可能仍较高,股关注市场估值修复虽已有一定幅度但整体估值仍不高,主升值支持市场修复的行情主要逻辑仍在兑现的过程中。此外春节期间海外以及港股等主要市场表现优异,延续节后A股市场有望迎来积极开局。板块 近期成长风格表现较好,大券科技软硬件、医药医疗的表现整体好于景气度有所回落的制造成长板块,我们认为伴随海外进入通胀压力减弱的窗口期,以及国内增长预期逐步企稳,部分有望受益产业政策支持的细分成长领域有望延续良好表现,中期维度成长风格的结构性行情值得关注。 配置建议:短期紧跟政策边际变化的节奏,中期偏成长。1、预期不高、政策出现边际变化受影响大的领域,如地产链条、受疫情影响的消费,包括食品饮料、家电、轻工家居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支持平台企业发展,相关领域也值得关注;2、高景气、有政策支持、中国有竞争力的制造成长赛道,包括科技软硬件、高端制造等;3、股价调整相对充分、中长期前景有待明朗的领域,如医药、互联网等,配置时机需要等待政策预期变化。 :消费修复仍在途中 跨年行情渐入佳境 随着春节期间线下消费快速修复,叠加年报业绩预告窗口期的临近推动盈利预期改善,推动经济预期快速上修;另外一方面,年前地方两会的渐次召开,市场对于宏观政策的预期将进一步强化;叠加中美关系阶段性改善,外资持续流入,市场有望逐步进入跨年行情的第三阶段。 结构上看,在疫情管控放开,线下消费修复有望逐步从日常消费向耐用消费扩散,医药,家电,食品饮料,消费电子,传媒等行业盈利预期修复仍然值得关注。随着两会逐步临近,政策预期升温,计算机,通信,电力,半导体,军工等与数字经济和新基建相关的行业值得关注。随着深化金融改革不断推进,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过程中,直接融资市场重要性上升,关注券商业绩和估值的持续改善。 开源证券:节后A股有望迎来“躁动反攻”主升浪行情 根据春节期间消费数据的追踪显示,国内消费“困境反转”势头明显,但考虑到2022年低基数效应及绝对数据相比2019年仍有差距,意味着消费场景全面放开的确带来了消费需求回暖,但修复空间及持续性仍有待消费能力回升方可进一步支撑。 就A股市场而言,一是考虑到节前市场预期的消费修复逻辑已经兑现,甚至部分消费领域表现超出市场预期,将为2023Q1A股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进一步强化2023年投资者对国内经济复苏的信心。同时,我们预计未来一周拟公布制造业PMI数据将明显回升,进一步支撑股市基本面及抬升市场风险偏好;二是叠加年初货币投放加大及信用传导通畅,A股实际流动性亦将明显改善;三是预计2月美联储加息25BP,对A股影响偏中性。故我们维持节后A股有望迎来“躁动反攻”主升浪行情的核心判断。 配置建议:1、成长风格具备基本面支撑,且受益于流动性与风险偏好弹性或将是市场主线,包括:(1)高端制造:机械自动化、电力设备(储能 光伏)和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池、能源金属);(2)既有“政策底”又具有基本面逻辑自主可控方向:计算机(金融/电力/交通相关信创)、半导体(设备 材料)、医药生物、军工。2、券商布局正当时:“赔率”受益于流动性扩张周期,“胜率”静待基本面“反转”。3、受益于消费场景放开,布局:美容护理、社会服务、互联网电商及家电。 国盛证券:行情未到变盘时 珍惜当下好时光 尽管A股已经历3个月的持续回升,但没必要过早的考虑变盘风险;一是在于本轮行情截至目前并没有超涨,二是没有过高的交易风险信号出现。总的来说,就是春季行情已在途中,躁动预期愈发一致,且行情未到变盘时。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春季行情对应了宏观需求的低点、M2-社融的高点,同时增量资金多来自于外资、绝对收益为代表的配置型资金。因此,市场上行的动力,将更多来自于贝塔驱动。当前仍是A股最为顺畅的价值修复行情窗口,上半年权益市场大部分涨幅也会在此阶段实现;随后市场将迎来贝塔行情向阿尔法行情的过渡,时点可能出现在一季度下旬,届时市场或以震荡盘整的方式,完成由预期向交易的转换。 策略配置建议——旧周期复位:【贝塔反转】保险/建材/厨电、医药/医美、贵金属/恒生科技;——新繁荣起点:【攘外安内、取长补短】计算机/储能/工业母机。 :春节后内资有望接力外资入市 数字经济值得关注 按照国内惯例,元旦到春节前后是居民奖励性收入(如年终奖、年末分红等)发放的窗口期,同时银行因“开门红”等业务需要,会在年初加大推销基金的力度。在此背景下,年初居民收入充裕,部分居民会通过购买基金间接入市。 从季节性规律的视角看,A股往往在岁末年初迎来春季行情。回顾历次岁末年初春季行情,启动时间早晚往往与上年三四季度行情有关:若三四季度行情较弱,则春季行情启动偏早,如04、06、08、13、20年;若三四季度行情较好,则春季行情启动较晚,1月中下旬甚至2月初才启动。22年7月-10月A股表现较弱,这次春季行情自22年10月底开始启动。从涨幅看,历次春季行情指数涨幅大多超20%,而本次行情涨幅尚不及历史。此外,春节假期期间海外市场表现较好,其中纳斯达克指数涨4.3%、日经225涨3.1%、恒生指数涨2.9%,这或助力节后A股延续向上格局。 行业配置上,结合政策、技术和市场面三个维度判断,我们认为成长板块中数字经济或更加值得关注;此外,关注新能源和券商。23年全年可重视基本面复苏的消费。 :国内经济回温已初现征兆 海外紧缩放缓正逐步兑现 国内经济回温已初现征兆。2023年春节期间出行活动较2022年有显著回升。节前披露的四季度经济数据也显示,12月起国内经济出现明显反弹迹象,国内基本面的复苏正在由预期演变为现实。春节期间,以铜为代表的工业品出现一定程度回落,全球主要股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美股在加息预期放缓的作用下出现明显反弹。国内经济回暖叠加海外流动性预期修复作用下,港股获得资金明显增配。2023年以来,做多中国经济的交易持续进行,港股、A股及人民币汇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涨幅。1月以来中国资产估值修复显著,当前A股的风险偏好水平远低于10年均值水平,仅修复至22年年中水平附近。相信随着经济数据修复的逐步确认,市场估值修复仍将延续。 :春节前大涨 春节后的躁动效应还能实现吗? 这种担心可能更多来自于两次“前车之鉴”,一次是18年,1月大涨,2月大跌;另一次是21年,春节前大涨,春节后大跌。 这两次的共同特点都是市场经历了连续2年的上涨(16-17、19-20)后,股债收益差分别在18年1月底和21年春季前接近或者刚好触及了+2X标准差,表现为极度乐观的预期状态,也就对应了市场的大顶。 但不同的是,今年元旦之前,市场各类板块都经历了1-2年的下跌,300非金融的股债收益差在10月底刺破-2X标准差,表现为极度悲观的状态,也就对应市场的大底,而哪怕是经过了1月的反弹,目前股债收益差也仅仅来到-1X标准差的位置。 因此,当前位置上,春节到两会的历史躁动窗口仍然可能带来不错的机会。 华鑫证券:节后A股开门红可期 科技成长性价比提升 春节前后市场风格切换较为常见。从2010年以来,春节前后风格切换明显,节前多以金融和消费风格占优,但节后成长风格明显领涨。 节后行情关注消费修复和景气成长投资主线: ①疫后修复:春节假期大幅修复的交运旅游,增速大超预期的免税、票房史上第二的院线;还有拼经济重点发力的地产、家电等; |